close

今天看了TED的一部影片,表面上是在講「企業的獎懲制度」


但對我而言,我看到的更重要的地方,和我們人生旅程相關的是:旅程樂趣(遊戲心)。

影片開頭,主講者,提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,叫作「蠟燭問題」,
(有些人可能看過這個實驗)


蠟燭問題,給的題目是這樣子的:
桌上有一根蠟燭,一盒圖釘,幾根火柴,
這三樣東西,交給你,

把蠟燭固定在牆上,但是蠟不可以滴到任何地方
(題目是說「蠟不可以滴到桌上」,
但真正的題意,實際上是「蠟不能滴到任何地方」,
否則,刻意讓蠟滴到地板上,也可以完成這道題目的)。


這道題目,是在測試,當人的注意力太過於聚焦時,會看不到問題真正的解決方式。

而這個測試,有兩個對照組:
跟第一組人的說:「我給你很大一筆獎勵(比方說很高的獎金),
希望你在最短時間內解開此題。」

跟第二組的人說:
「你們的解題時間,會被拿來當作社會模範,這個時間會被當作是平均標準,也就是拿來衡量其他人的社會模範。」

結果,第一組人(有獎勵的這組),解題時間慢了許多。
第二組人,則平均快了許多。

「會不會是因為文化問題?是不是只有在美國才這樣?」
於是同樣的實驗,搬到世界各地、不同的地點去實驗,
得到的結果,居然都是一樣的。


也就是,當人壓力下,或在引誘之下,
我們的注意力太過執著於某個點的時候,就無法注意到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式。

這個問題的解法,是要轉個彎才能想到答案的,
而答案往往非常簡單(卻意想不到)。


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,其實充斥著這種「解決方法很簡單、卻意想不到」
可是,我們往往沒注意到,或者刻意忽略(壓抑)了那個點子。

創意也是在這之中流失。



這還沒講到重點。

影片的後段,才講到了真正的重點:
兩種創造百科全書的方式,
第一種是,花大錢,用高額獎勵,請各領域的專家,來編寫百科全書,
限定一個時間內要作出來(以免時間拖長,金錢流失太大)

第二種方式,是像維基百科一樣,
任何人都可以編寫,沒有獎勵,只是為了樂趣,因為你喜歡,因為好玩,所以才去作。

當時的經歷專家,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預測,維基百科可以取得現在的成功。
(當維基百科的條目有錯誤時,更專業、更有熱情與興趣的人看到錯誤條目之後,可以選擇去修正條目)


以樂趣、熱情動力、自主性、掌握度、使命感,去作的,反而比起獎勵要有效果。
這也說到了,創意產業,要高度的不被掌握,才會有高創意性的東西發生。

可是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,就是:「什麼都想抓到手、不斷修改、變更」的作法,比起專注完成的結果,還要更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x4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