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兒童莊子班內容(謄稿草稿)(十八)齊物論(12)
JT叔叔 :
〈齊物論〉在此告一個段落。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講清楚,沒有解決,所以在之後的〈漁父〉再作一些補充。
所以這個最後「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……」這個你們唸一下好了,我們把他結束:
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適志與!不知周也,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,胡蝶之夢為周與?周與胡蝶,則必有分矣。此之謂物化。
他就說啊,我們說我們「自己」,是主體,對不對?我們自己覺得「我們自己是主體」,那我們看到的「別的東西」,都是「客體」對不對?那客體這個字,在《莊子》裡面就叫做「物」,懂不懂?
「物」就是「客體」,就是我們認為的「別人」、「別的東西」叫做「物」,《莊子》是這樣定義的,
(所以莊子是主)←學生插嘴。
對,莊子是主,蝴蝶是物。
可是呢有一天莊子夢到自己變成蝴蝶,就覺得自己:「哇!好生動喔,我就是一隻胡蝶」,然後「自喻適志與!」──就是自己覺得自己實在是……哇,非常地暢心快意喔,然後呢不知道自己是莊子。
但是,忽然睡覺醒來了,然後就「蘧蘧然周」,這個「蘧蘧」的「蘧」,通於這個「瞿」,寫成這個「瞿」,你就比較看得懂,這個「瞿」是什麼?
這是一個……這個隹(字的下方)就是一個鳥的意思,兩個大眼睛(字的上方),(它寫懼耶)沒關係啦,都可以啦,這個就是兩個大眼睛的鳥是什麼?貓頭鷹,你有沒有看過貓頭鷹睜大眼睛是什麼樣子?
(有)
知道,就是莊子這樣子弄到自己變胡蝶飛飛飛,然後醒過來,然後就坐在床上面,就這樣瞪大眼睛,然後:「我是誰?我在那裡?」──這樣子,眼睛瞪大得像貓頭鷹一樣,所以就是說,搞了半天才說我是誰?我是莊子,喔喔喔,我是胡蝶……。
所以這個時候他就覺得說:「欸,我真的搞不清楚,我是莊子做夢變成胡蝶?還是胡蝶的作夢變成莊子?」──他就說,那莊子跟胡蝶不是應該是「則必有分矣」,不是應該是不一樣的東西嗎?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呢?他說這種感覺叫做「物化」。
就說莊子在這裡,胡蝶在那裡,可是你會覺得你同時是這兩個東西。
這種感覺我覺得在很小的小孩應該會有吧,就像我記得我是四歲吧,四歲的時候,今天有來陪我們上課的我的姑姑,她帶我去台北動物園,然後呢,我姑姑帶我去動物園之後呢,我姑姑就帶我去看那個猴子的島,就是有一個假山,上面有很多猴子,然後我回家以後,然後我看那個猴子在看我,然後那天回家以後我就做了一個夢,夢到我是猴子,做夢變成一個人,然後之後我醒過來以後,然後在那邊吃我每天的美食喔,我在家裡面很被寵的,我爺爺奶奶這樣寵我,然後每天吃那個好吃的糖果餅乾的時候,我都在擔心我「會不會是猴子做夢變成一個小孩子」,然後有一天我突然醒來,發現我是一隻猴子的話,不是每天就只能吃一些飼料,這些東西就吃不到了嗎?
我這樣擔心,擔心了一個禮拜耶,然後一直活了一個禮拜才確定「我果然不是猴子做夢變成的人」,這個夢永遠都不要醒,就是真的會有這種感覺,小孩子會有。
莊子所講的「物化」,是指「化成別人」、體驗到別人的感受,而不是現在女權團體所講的那個「物化」,懂嗎?現在女權團體講「物化」的意思,跟莊子講「物化」的意思,完全是不一樣的兩回事,這要分清楚才成。
女權團體所講的「物化」,是說「把一個人當作物品、當作附屬品」,這是女權團體所謂的「物化」,跟莊子講的物化不一樣。
莊子說的「物」,就是「客體」。
「客體」就是「別人」、「別的東西」,所以莊子所定義的「物化」,就是「化成別的東西」、「化成別人」。
那這段到底是在講什麼呢?就是如果你真正練成〈齊物論〉的時候,你不會去逞強抵抗別人的觀點,你就會真正地除了知道你是你自己之外,你也會能夠完全了解對方的觀點、對方的感受,也會去體諒對方是因為什麼樣的人生經驗、什麼樣的體驗,才讓他變成今天這樣的人,在這樣的時候,你就變成「沒有我」了,你就變成說你同時站在你的立場,也站在別人的立場,那這樣子,在莊子的心目中認為這樣子是一個比較是修道人說的一個「無我」境界。
就是說,他的自我觀念可以這樣被破除。
當你從前是還是會辯論的人,你的自我就是保護著你自己的觀念,像一個大……很堅固的這個盔甲一樣,可是呢,如果你呢這個盔甲全部都打散了,那你的「真正的我」呢,就會開始從你裡面飄出來,飄到很多很多不同的生命裡面去,這樣子你才能感受到別人的感覺,你才會有真正的同情心,這樣才叫真正的體貼別人。
這樣才到達佛家說的什麼……喔「慈悲」,佛家說的「慈悲」有一個定義說什麼……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意思就是說你都把別人當做不是別人的時候,那才是真正的慈悲,這是「無我」的境界。
像托爾斯泰有講過一個童話故事,說有一個國王打敗敵國的國王,然後敵國的國王都變成他的囚犯,要把他殺死,然後有一天這個國王殺了一些驢子、鹿啊要慶功宴的什麼的,有一天這個國王走到那個山上,有一個老頭子就說:「你來看一下。」
然後他就把那個國王的頭,按到一個池塘邊,去看那個水裡面,然後國王的頭一泡到那個水裡面,就發現,自己變成了他殺掉的鹿,他變成一頭母鹿,這頭母鹿,不管再怎麼樣保護自己的小孩,結果還是被那個壞人殺掉──那個壞人就是這個國王,也就是他自己。
他做了這樣一個夢,那夢裡面,他變成一個他曾經打敗過的那個敵人,也變成他曾經殺掉的那頭鹿,這樣懂嗎?
他就發現,身為一隻鹿是多麼的可憐,他好想去保護他的小鹿,可是還是不能阻止這個壞蛋國王殺掉他的小鹿,那這壞蛋國王,就是原來的他自己嘛。
然後他就發現,當他作夢變成敵國國王的時候,他發現他的敵國國王好辛苦,因為身為一個小國,要抵抗強國的侵略,已經每天都在努力、每天都在努力,全國都振作起來想要拼,還是拼不過,然後被抓起來關,他已經非常努力拼命過了,還是失敗,下場非常可憐。
他就覺得「鹿是如此地可憐,然後敵國的國王被我這樣子欺負,是這麼的可憐。」
然後他醒過來了之後,那老人就跟他講說:「其實你剛看到的東西都是真的。其實人類真的是一個整體,只是你以為『你是一個單獨的個人』,所以你才會對別人這麼殘忍。那我只是讓你看到,其實生命是這樣子一個整體。」
那個國王,一回去,就馬上把那個小鹿放掉,把他抓來的囚犯放掉,因為他發現說:「如果那個人是我自己的話,那還得了?」──對不對?
當你練〈齊物論〉練到頂點的時候,你當然可以說他有什麼附加價值,什麼靈魂可以離體啊,可以回到天上去看自己的老家什麼的……那當然是附加價值。
但在人類的世界的用處,如果你真的練了〈齊物論〉的話,你就會變成一個跟人沒有隔閡,覺得你的敵人也是你,然後變成一個什麼狀態啊?應該說恢復所謂的「生命一體感」。
你們有沒有看過靈修的書?那種「一體感」就好像在這種靈修的境界裡面,一直在說其實這個宇宙應該是一個生命,就是我是宇宙的大姆指,你是宇宙的食指,其實我們應該是一個整體的生命才對──就大家都是上帝的一部分。
可是我們一般人都不會有這種感覺,那練〈齊物論〉練到最後的時候呢,除了他所承諾的什麼奇奇怪怪的神通之外呢,其實最重要的地方是讓你練成一體感,那如果你練成一體感的話,那你在這世界上面,就沒有敵人了。
那當然以生命的意義來講的話,當你不會跟任何人辯論的時候,你的能量非常強,就任何人意見跟你不一樣,你會覺得說:「耶,那你看到什麼我沒看到,不然你來告訴我。」那這樣子你的心不是就越來越多東西進來?
不是你去把別人……不是你花力氣去把別人踩死,而是別人把他看到的東西都送給你,對不對?你就好像一個黑洞一樣,你周遭人的生命能,都可以被你吸納進來。
然後你的心就越來越寬廣,能量越來越強,那能量越來越強有什麼用?
如果你們將來看到〈養生主〉就會知道,能量強還有一些修練法,那是在下一個篇章,
(那他為什麼是被吸?)
那他活該啊,他自己要跟你吵架的。
(老師那你剛剛那一段話,不是一直講說,人是因為知道他那個真相之後,他才沒有跟別人辯論,可是你現在又講說,你聊天也說不要跟別人辯論,那也許你也說不知道對方話真假,可是你在吸納別人的……)
喔,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,因為你是在用……
你的問題是因為,你在思考這個東西的哲學性跟邏輯性,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體驗就好,就我說七十五天不跟人家辯論對不對?
雖然我沒有練成過,可是我好歹也有練過,所謂還有練過就是說,我媽媽在罵我的時候,我會拼命不要跟她吵,這樣懂嗎?
然後呢,當你不吵的時候,你會有一個很奇怪的人生體驗,就是原來我總是覺得「她是在冤枉我」,然後我靜靜地聽的時候發現說,她講得還真沒錯耶。
於是乎你就在這個過程裡面,越來越發現更多真實的自己,那當你發現真實的自己的時候,你就會能量上有個轉變,心境上有個進步,所以不一定是吸收別人的能量,而是你越認識自己,你的心的能量會越好。
那你要先做到不吵,才有機會聽得到,否則你就先頂回去了,還有辦法嗎?
我想很多人現在已經練成那種很厲害的境界,就是你要跟他講一句話,他馬上就可以閃掉,跟你「打太極」,他已經不用跟你吵架了,直接就閃掉。
就是說那個「罔兩問景」的問題,嚴重到極端的人他就這樣子,就是你想跟他講一件事情讓他知道,他說:「不好意思,我現在很忙。」──喀啦!掛電話就跑掉了,他根本就聽都不要聽了,就可以逃避現實到這個地歩。
所以我會建議說,先「硬著讓自己不要跟人家辯論,聽聽看,就算他講的話不一定是完全對,能夠聽到一兩件新的真相也是好」──那些真相可以幫助我們。
可是最怕就是變成一個「別人都不敢講你」的人,那這樣子你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。
(如果對方講的東西,完全沒有真相怎麼辦?那不要聽嗎?)
那這樣子的話,你要記得一件事,〈齊物論〉的修練喔,不只是……不只是你「不要出言辯論」,你連你的心都不要動,因為你知道很多小孩子,他的嘴巴不辯論,可是他的心會辯論。
就是人家一直講,他就會覺得:「那有這樣子?」、「神經病!」、「你講錯。」就是心裡面會這樣子想,可是在心裡面的辯論跟嘴巴的辯論是一樣的。
那為什麼要你不要去辯論呢?因為沒有意義,我跟你講喔,因為人是很頑固的生物,譬如說你媽媽,譬如誰……就家人好了喔,告訴你說你應該怎麼樣、你應該怎麼樣、你應該怎麼樣、怎麼樣才能怎麼樣……就是講一大堆對不對?
你在心裡面一直要說:「你講的不對,我不要聽你的話。」──所以這個動作都是浪費生命,不要有這種「擋」的動作,在心裡面想說「你講的都不對」什麼的,這些都是錯的。
為什麼你會覺得是錯的?因為就算你聽他的話覺得很有道理,也覺得自己應該努力去照他說的做,結果當你看到電動玩具後,你還是選擇放下他說的道理,又跑去打電動玩具了,懂嗎?
總結一個重點就是:「人是不會去聽別人的話的」,這件事情你儘管放心,就是你再怎麼樣放淡不要去抵抗他的話,你也不會完全聽他話的,人根本就不會聽話的,這樣懂嗎?
所以你何必怕他的話煽動你或者控制你呢?你完全不抵抗的時候,他的話對你而言也沒有任何意義,所以不要在心裡面囉哩八嗦,不要在心裡面養成辯論的習慣。
就像有一個人,他有聽我的《莊子》課,他說他要練〈齊物論〉,他不要辯論,然後他聽到有一個人在講一堆關於政治的謬論,他馬上就說:「這是謬論喔!」──這樣子我也不知道,對不對?
可能那人比較支持什麼總統……然後他在心裡面一直想說:「那有這樣子的,才不是這樣子……」一直想、一直想、一直想、一直想……你神經病啊?就算你完全不想這件事,難道你就會投票給他支持的那個人嗎?你何必浪費這個生命呢?對不對?
如果人是真的「聽進去就會被人控制,照人家說的去做」,那假如這是真的,你確實需要稍微要抵抗一下。但其實人不是這樣子──又不是每個人都會催眠術。
人沒有喜歡聽話;相反的是人會聽話的時候,都是那種「受到威脅」或「利誘」的時候會聽話,這跟「那個人聽不聽的進去」完全兩回事。
所以就像我常常說,我不太喜歡對我的學生生氣,因為呢,如果那個學生是自己覺得他自己錯了,拼命要改,他也要改三、四個月。
而且,努力改了三四個月,那個缺點才有可能改好一點點。
那我叫你改,你也沒有有努力去改,那你犯錯不是理所當然嗎?我氣什麼?就是這種非常當然的事情,我不應該生氣吧。──我會有這種想法。
所以我自己既然這麼頑固,我何必去抵抗人家呢?那你又何必抵抗人家呢?你不要以為你聽進去之後,你就會被別人拉著跑,不會的。
我覺得我常在聽人家講很多東西,然後都在那邊,就說什麼……因為我常聽到人家意見都覺得「他講得很對啊」,像鄧老師也說:「譚老師,那不然我們在那邊開課啊……」我都覺得好好玩、好好玩……然後聽了一下,之後說:「對不起,我累了,我開不動了,不要開了。」──馬上就背叛她,我覺得她講得再好再對也沒有用啊,人根本不會聽話的啦(笑)。
(老師,可是我們覺得是你剛……他這個都已經說完了嘛,〈齊物論〉,可是我覺得我剛非常訝異是你講到後來的那個論點,你竟然是說同情那個人,慈悲心?)
會啊,會有這種感覺的,就是你不但去看到他的觀點,也能看到他為什麼生出這個觀點,可惡之人一定會有可憐之處,真的會有,可惡之人真的有可憐之處,
(……那個同情的同時,那你好像這個同情是真相嗎?)
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,你能不能舉一個實例給我聽,就是誰誰誰跟你講什麼什麼,然後你要不要同情,你舉個生活中的實例,就是我不講理論,你舉一個例子給我聽。
(那我這邊要回家想一下)(笑)
好,就是有實例,我就能談,沒有實例我沒有辦法談,我跟你講,莊子常常講喔,道這個東西絕對不可以談哲學,我昨天在教那個大人班的時候,拿這個來當開場白──有一個人問莊子說:「道在哪裡?」
莊子說:「道在爛泥巴裡。」
然後他又問:「道在哪裡?」
「道在大便裡。」
他說:「怎麼越問你講的越低級啊?」
莊子說:「這就是重點!我跟你講,道是無所不在對不對?從最高的到最低的東西裡面都有道。」這是沒有錯,但是莊子說:「你啊,不是一個好的家庭主婦。」──他說什麼東西啊?
莊子說,如果你是一個「實踐家」,你不是哲學家,就好像那個家庭主婦,她們要買豬肉的話,如果要看「那頭豬夠不夠肥」,她們不會去「摸豬肚子」,都會摸豬的腳踝。他說:「為什麼?」
因為,豬的這個蹄的旁邊,是豬最瘦的地方,如果你摸這個豬蹄旁邊,都發現它很有肉,代表這整隻豬都一定很肥。
假如你去摸肚子,就算再瘦的豬,牠肚子也是肥的,所以不會買豬的家庭主婦,才會只摸豬肚子、不摸腳踝,他就說:「你在跟我……」──就是說:「你如果跟我談這些哲理、談那些概論、那些思維,那你是在摸豬肚子,你在打高空,所以你永遠搞不清這個豬是什麼東西。」
「但是呢,你要捏豬腳踝。」──你要舉出實例,用實例跟我講說:「喔,最近我有跟太太吵架,然後怎麼樣」,她說什麼:「我氣得要死,然後我打她一拳、怎麼樣怎麼樣……」──你真正舉出一個實例,這樣子我們來談,這有意義,真正的實例裡面,還能找到宇宙的真理,那個真理才是值得珍惜的。
不要去摸豬肚子,那些什麼靈修啊、佛法啊什麼的,那種東西,很難再……因為它已經講了太多偉大的字眼了,你不能從裡面判斷哪一句是真的。
但是如果你在家裡面跟小孩吵架、跟太太打架,這個比較容易找到真的東西,因為你找到「真」,你馬上日子就好過很多。
所以修道要「捏豬的小腳踝」,不要摸豬肚子,不要打高空,不要說一些哲學、邏輯、爭辯的東西,那些打高空的偉大字眼對生活無法起真正的幫助,這莊子講的:「你不會當家庭主婦,才不會修道。」──那是莊子說的:「你要實踐一樣東西,就往最低層次去找,從你的生活中去找。」──這是滿好玩的一個論點。
我覺得這個論點非常的重要,所以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,我們就可以談,但是概論性的東西我沒有辦法。
好,那下一個禮拜呢,我要……因為我們剛講到「罔兩問景」,「罔兩問景」太難了,所以我要岔題去講那個《莊子》的三十三篇的〈漁父〉篇作補充。
〈漁父〉篇,是「道家」正式對「儒家」的批判,等於是「道家向儒家宣戰」的一個篇章。
〈漁父〉篇是一個讓人很痛苦的篇章,因為他是莊子對孔子的批評,可是講完了〈漁父〉篇,我們再來講〈養生主〉不錯,〈養生主〉就很快樂,好不好?
那〈漁父〉篇我覺得值得讀一讀,因為我們在〈齊物論〉那邊其實留下了很多很多的問題還沒有解決,
(老師,〈漁父〉篇要全部講完喔!)
對對,他是一個故事而已,整個〈漁父〉篇就一個故事,那它是一個……
就是因為我們剛講到「罔兩問景」,講到「我們很難面對自己的潛意識」,那〈漁父〉篇是藉著個老漁翁在跟孔子做「心理分析」,說:「你這個人那裡不健康!」
那孔子大家都認為是聖人嘛,可是老漁夫還在說:「你這個孔子哪裡不健康、哪裡很不健康,所以搞得大家都討厭你!」──我們這些有道之士聽到孔子都怕。
那這篇故事,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我們從那裡面去分析,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能夠了解「罔兩問景」這一關,只是這樣子。
所以〈漁父〉篇,只是當做一個參考。
好,那今天的課上到這裡。
JT叔叔 :
〈齊物論〉在此告一個段落。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講清楚,沒有解決,所以在之後的〈漁父〉再作一些補充。
所以這個最後「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……」這個你們唸一下好了,我們把他結束:
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適志與!不知周也,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,胡蝶之夢為周與?周與胡蝶,則必有分矣。此之謂物化。
他就說啊,我們說我們「自己」,是主體,對不對?我們自己覺得「我們自己是主體」,那我們看到的「別的東西」,都是「客體」對不對?那客體這個字,在《莊子》裡面就叫做「物」,懂不懂?
「物」就是「客體」,就是我們認為的「別人」、「別的東西」叫做「物」,《莊子》是這樣定義的,
(所以莊子是主)←學生插嘴。
對,莊子是主,蝴蝶是物。
可是呢有一天莊子夢到自己變成蝴蝶,就覺得自己:「哇!好生動喔,我就是一隻胡蝶」,然後「自喻適志與!」──就是自己覺得自己實在是……哇,非常地暢心快意喔,然後呢不知道自己是莊子。
但是,忽然睡覺醒來了,然後就「蘧蘧然周」,這個「蘧蘧」的「蘧」,通於這個「瞿」,寫成這個「瞿」,你就比較看得懂,這個「瞿」是什麼?
這是一個……這個隹(字的下方)就是一個鳥的意思,兩個大眼睛(字的上方),(它寫懼耶)沒關係啦,都可以啦,這個就是兩個大眼睛的鳥是什麼?貓頭鷹,你有沒有看過貓頭鷹睜大眼睛是什麼樣子?
(有)
知道,就是莊子這樣子弄到自己變胡蝶飛飛飛,然後醒過來,然後就坐在床上面,就這樣瞪大眼睛,然後:「我是誰?我在那裡?」──這樣子,眼睛瞪大得像貓頭鷹一樣,所以就是說,搞了半天才說我是誰?我是莊子,喔喔喔,我是胡蝶……。
所以這個時候他就覺得說:「欸,我真的搞不清楚,我是莊子做夢變成胡蝶?還是胡蝶的作夢變成莊子?」──他就說,那莊子跟胡蝶不是應該是「則必有分矣」,不是應該是不一樣的東西嗎?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呢?他說這種感覺叫做「物化」。
就說莊子在這裡,胡蝶在那裡,可是你會覺得你同時是這兩個東西。
這種感覺我覺得在很小的小孩應該會有吧,就像我記得我是四歲吧,四歲的時候,今天有來陪我們上課的我的姑姑,她帶我去台北動物園,然後呢,我姑姑帶我去動物園之後呢,我姑姑就帶我去看那個猴子的島,就是有一個假山,上面有很多猴子,然後我回家以後,然後我看那個猴子在看我,然後那天回家以後我就做了一個夢,夢到我是猴子,做夢變成一個人,然後之後我醒過來以後,然後在那邊吃我每天的美食喔,我在家裡面很被寵的,我爺爺奶奶這樣寵我,然後每天吃那個好吃的糖果餅乾的時候,我都在擔心我「會不會是猴子做夢變成一個小孩子」,然後有一天我突然醒來,發現我是一隻猴子的話,不是每天就只能吃一些飼料,這些東西就吃不到了嗎?
我這樣擔心,擔心了一個禮拜耶,然後一直活了一個禮拜才確定「我果然不是猴子做夢變成的人」,這個夢永遠都不要醒,就是真的會有這種感覺,小孩子會有。
莊子所講的「物化」,是指「化成別人」、體驗到別人的感受,而不是現在女權團體所講的那個「物化」,懂嗎?現在女權團體講「物化」的意思,跟莊子講「物化」的意思,完全是不一樣的兩回事,這要分清楚才成。
女權團體所講的「物化」,是說「把一個人當作物品、當作附屬品」,這是女權團體所謂的「物化」,跟莊子講的物化不一樣。
莊子說的「物」,就是「客體」。
「客體」就是「別人」、「別的東西」,所以莊子所定義的「物化」,就是「化成別的東西」、「化成別人」。
那這段到底是在講什麼呢?就是如果你真正練成〈齊物論〉的時候,你不會去逞強抵抗別人的觀點,你就會真正地除了知道你是你自己之外,你也會能夠完全了解對方的觀點、對方的感受,也會去體諒對方是因為什麼樣的人生經驗、什麼樣的體驗,才讓他變成今天這樣的人,在這樣的時候,你就變成「沒有我」了,你就變成說你同時站在你的立場,也站在別人的立場,那這樣子,在莊子的心目中認為這樣子是一個比較是修道人說的一個「無我」境界。
就是說,他的自我觀念可以這樣被破除。
當你從前是還是會辯論的人,你的自我就是保護著你自己的觀念,像一個大……很堅固的這個盔甲一樣,可是呢,如果你呢這個盔甲全部都打散了,那你的「真正的我」呢,就會開始從你裡面飄出來,飄到很多很多不同的生命裡面去,這樣子你才能感受到別人的感覺,你才會有真正的同情心,這樣才叫真正的體貼別人。
這樣才到達佛家說的什麼……喔「慈悲」,佛家說的「慈悲」有一個定義說什麼……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意思就是說你都把別人當做不是別人的時候,那才是真正的慈悲,這是「無我」的境界。
像托爾斯泰有講過一個童話故事,說有一個國王打敗敵國的國王,然後敵國的國王都變成他的囚犯,要把他殺死,然後有一天這個國王殺了一些驢子、鹿啊要慶功宴的什麼的,有一天這個國王走到那個山上,有一個老頭子就說:「你來看一下。」
然後他就把那個國王的頭,按到一個池塘邊,去看那個水裡面,然後國王的頭一泡到那個水裡面,就發現,自己變成了他殺掉的鹿,他變成一頭母鹿,這頭母鹿,不管再怎麼樣保護自己的小孩,結果還是被那個壞人殺掉──那個壞人就是這個國王,也就是他自己。
他做了這樣一個夢,那夢裡面,他變成一個他曾經打敗過的那個敵人,也變成他曾經殺掉的那頭鹿,這樣懂嗎?
他就發現,身為一隻鹿是多麼的可憐,他好想去保護他的小鹿,可是還是不能阻止這個壞蛋國王殺掉他的小鹿,那這壞蛋國王,就是原來的他自己嘛。
然後他就發現,當他作夢變成敵國國王的時候,他發現他的敵國國王好辛苦,因為身為一個小國,要抵抗強國的侵略,已經每天都在努力、每天都在努力,全國都振作起來想要拼,還是拼不過,然後被抓起來關,他已經非常努力拼命過了,還是失敗,下場非常可憐。
他就覺得「鹿是如此地可憐,然後敵國的國王被我這樣子欺負,是這麼的可憐。」
然後他醒過來了之後,那老人就跟他講說:「其實你剛看到的東西都是真的。其實人類真的是一個整體,只是你以為『你是一個單獨的個人』,所以你才會對別人這麼殘忍。那我只是讓你看到,其實生命是這樣子一個整體。」
那個國王,一回去,就馬上把那個小鹿放掉,把他抓來的囚犯放掉,因為他發現說:「如果那個人是我自己的話,那還得了?」──對不對?
當你練〈齊物論〉練到頂點的時候,你當然可以說他有什麼附加價值,什麼靈魂可以離體啊,可以回到天上去看自己的老家什麼的……那當然是附加價值。
但在人類的世界的用處,如果你真的練了〈齊物論〉的話,你就會變成一個跟人沒有隔閡,覺得你的敵人也是你,然後變成一個什麼狀態啊?應該說恢復所謂的「生命一體感」。
你們有沒有看過靈修的書?那種「一體感」就好像在這種靈修的境界裡面,一直在說其實這個宇宙應該是一個生命,就是我是宇宙的大姆指,你是宇宙的食指,其實我們應該是一個整體的生命才對──就大家都是上帝的一部分。
可是我們一般人都不會有這種感覺,那練〈齊物論〉練到最後的時候呢,除了他所承諾的什麼奇奇怪怪的神通之外呢,其實最重要的地方是讓你練成一體感,那如果你練成一體感的話,那你在這世界上面,就沒有敵人了。
那當然以生命的意義來講的話,當你不會跟任何人辯論的時候,你的能量非常強,就任何人意見跟你不一樣,你會覺得說:「耶,那你看到什麼我沒看到,不然你來告訴我。」那這樣子你的心不是就越來越多東西進來?
不是你去把別人……不是你花力氣去把別人踩死,而是別人把他看到的東西都送給你,對不對?你就好像一個黑洞一樣,你周遭人的生命能,都可以被你吸納進來。
然後你的心就越來越寬廣,能量越來越強,那能量越來越強有什麼用?
如果你們將來看到〈養生主〉就會知道,能量強還有一些修練法,那是在下一個篇章,
(那他為什麼是被吸?)
那他活該啊,他自己要跟你吵架的。
(老師那你剛剛那一段話,不是一直講說,人是因為知道他那個真相之後,他才沒有跟別人辯論,可是你現在又講說,你聊天也說不要跟別人辯論,那也許你也說不知道對方話真假,可是你在吸納別人的……)
喔,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,因為你是在用……
你的問題是因為,你在思考這個東西的哲學性跟邏輯性,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體驗就好,就我說七十五天不跟人家辯論對不對?
雖然我沒有練成過,可是我好歹也有練過,所謂還有練過就是說,我媽媽在罵我的時候,我會拼命不要跟她吵,這樣懂嗎?
然後呢,當你不吵的時候,你會有一個很奇怪的人生體驗,就是原來我總是覺得「她是在冤枉我」,然後我靜靜地聽的時候發現說,她講得還真沒錯耶。
於是乎你就在這個過程裡面,越來越發現更多真實的自己,那當你發現真實的自己的時候,你就會能量上有個轉變,心境上有個進步,所以不一定是吸收別人的能量,而是你越認識自己,你的心的能量會越好。
那你要先做到不吵,才有機會聽得到,否則你就先頂回去了,還有辦法嗎?
我想很多人現在已經練成那種很厲害的境界,就是你要跟他講一句話,他馬上就可以閃掉,跟你「打太極」,他已經不用跟你吵架了,直接就閃掉。
就是說那個「罔兩問景」的問題,嚴重到極端的人他就這樣子,就是你想跟他講一件事情讓他知道,他說:「不好意思,我現在很忙。」──喀啦!掛電話就跑掉了,他根本就聽都不要聽了,就可以逃避現實到這個地歩。
所以我會建議說,先「硬著讓自己不要跟人家辯論,聽聽看,就算他講的話不一定是完全對,能夠聽到一兩件新的真相也是好」──那些真相可以幫助我們。
可是最怕就是變成一個「別人都不敢講你」的人,那這樣子你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。
(如果對方講的東西,完全沒有真相怎麼辦?那不要聽嗎?)
那這樣子的話,你要記得一件事,〈齊物論〉的修練喔,不只是……不只是你「不要出言辯論」,你連你的心都不要動,因為你知道很多小孩子,他的嘴巴不辯論,可是他的心會辯論。
就是人家一直講,他就會覺得:「那有這樣子?」、「神經病!」、「你講錯。」就是心裡面會這樣子想,可是在心裡面的辯論跟嘴巴的辯論是一樣的。
那為什麼要你不要去辯論呢?因為沒有意義,我跟你講喔,因為人是很頑固的生物,譬如說你媽媽,譬如誰……就家人好了喔,告訴你說你應該怎麼樣、你應該怎麼樣、你應該怎麼樣、怎麼樣才能怎麼樣……就是講一大堆對不對?
你在心裡面一直要說:「你講的不對,我不要聽你的話。」──所以這個動作都是浪費生命,不要有這種「擋」的動作,在心裡面想說「你講的都不對」什麼的,這些都是錯的。
為什麼你會覺得是錯的?因為就算你聽他的話覺得很有道理,也覺得自己應該努力去照他說的做,結果當你看到電動玩具後,你還是選擇放下他說的道理,又跑去打電動玩具了,懂嗎?
總結一個重點就是:「人是不會去聽別人的話的」,這件事情你儘管放心,就是你再怎麼樣放淡不要去抵抗他的話,你也不會完全聽他話的,人根本就不會聽話的,這樣懂嗎?
所以你何必怕他的話煽動你或者控制你呢?你完全不抵抗的時候,他的話對你而言也沒有任何意義,所以不要在心裡面囉哩八嗦,不要在心裡面養成辯論的習慣。
就像有一個人,他有聽我的《莊子》課,他說他要練〈齊物論〉,他不要辯論,然後他聽到有一個人在講一堆關於政治的謬論,他馬上就說:「這是謬論喔!」──這樣子我也不知道,對不對?
可能那人比較支持什麼總統……然後他在心裡面一直想說:「那有這樣子的,才不是這樣子……」一直想、一直想、一直想、一直想……你神經病啊?就算你完全不想這件事,難道你就會投票給他支持的那個人嗎?你何必浪費這個生命呢?對不對?
如果人是真的「聽進去就會被人控制,照人家說的去做」,那假如這是真的,你確實需要稍微要抵抗一下。但其實人不是這樣子──又不是每個人都會催眠術。
人沒有喜歡聽話;相反的是人會聽話的時候,都是那種「受到威脅」或「利誘」的時候會聽話,這跟「那個人聽不聽的進去」完全兩回事。
所以就像我常常說,我不太喜歡對我的學生生氣,因為呢,如果那個學生是自己覺得他自己錯了,拼命要改,他也要改三、四個月。
而且,努力改了三四個月,那個缺點才有可能改好一點點。
那我叫你改,你也沒有有努力去改,那你犯錯不是理所當然嗎?我氣什麼?就是這種非常當然的事情,我不應該生氣吧。──我會有這種想法。
所以我自己既然這麼頑固,我何必去抵抗人家呢?那你又何必抵抗人家呢?你不要以為你聽進去之後,你就會被別人拉著跑,不會的。
我覺得我常在聽人家講很多東西,然後都在那邊,就說什麼……因為我常聽到人家意見都覺得「他講得很對啊」,像鄧老師也說:「譚老師,那不然我們在那邊開課啊……」我都覺得好好玩、好好玩……然後聽了一下,之後說:「對不起,我累了,我開不動了,不要開了。」──馬上就背叛她,我覺得她講得再好再對也沒有用啊,人根本不會聽話的啦(笑)。
(老師,可是我們覺得是你剛……他這個都已經說完了嘛,〈齊物論〉,可是我覺得我剛非常訝異是你講到後來的那個論點,你竟然是說同情那個人,慈悲心?)
會啊,會有這種感覺的,就是你不但去看到他的觀點,也能看到他為什麼生出這個觀點,可惡之人一定會有可憐之處,真的會有,可惡之人真的有可憐之處,
(……那個同情的同時,那你好像這個同情是真相嗎?)
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,你能不能舉一個實例給我聽,就是誰誰誰跟你講什麼什麼,然後你要不要同情,你舉個生活中的實例,就是我不講理論,你舉一個例子給我聽。
(那我這邊要回家想一下)(笑)
好,就是有實例,我就能談,沒有實例我沒有辦法談,我跟你講,莊子常常講喔,道這個東西絕對不可以談哲學,我昨天在教那個大人班的時候,拿這個來當開場白──有一個人問莊子說:「道在哪裡?」
莊子說:「道在爛泥巴裡。」
然後他又問:「道在哪裡?」
「道在大便裡。」
他說:「怎麼越問你講的越低級啊?」
莊子說:「這就是重點!我跟你講,道是無所不在對不對?從最高的到最低的東西裡面都有道。」這是沒有錯,但是莊子說:「你啊,不是一個好的家庭主婦。」──他說什麼東西啊?
莊子說,如果你是一個「實踐家」,你不是哲學家,就好像那個家庭主婦,她們要買豬肉的話,如果要看「那頭豬夠不夠肥」,她們不會去「摸豬肚子」,都會摸豬的腳踝。他說:「為什麼?」
因為,豬的這個蹄的旁邊,是豬最瘦的地方,如果你摸這個豬蹄旁邊,都發現它很有肉,代表這整隻豬都一定很肥。
假如你去摸肚子,就算再瘦的豬,牠肚子也是肥的,所以不會買豬的家庭主婦,才會只摸豬肚子、不摸腳踝,他就說:「你在跟我……」──就是說:「你如果跟我談這些哲理、談那些概論、那些思維,那你是在摸豬肚子,你在打高空,所以你永遠搞不清這個豬是什麼東西。」
「但是呢,你要捏豬腳踝。」──你要舉出實例,用實例跟我講說:「喔,最近我有跟太太吵架,然後怎麼樣」,她說什麼:「我氣得要死,然後我打她一拳、怎麼樣怎麼樣……」──你真正舉出一個實例,這樣子我們來談,這有意義,真正的實例裡面,還能找到宇宙的真理,那個真理才是值得珍惜的。
不要去摸豬肚子,那些什麼靈修啊、佛法啊什麼的,那種東西,很難再……因為它已經講了太多偉大的字眼了,你不能從裡面判斷哪一句是真的。
但是如果你在家裡面跟小孩吵架、跟太太打架,這個比較容易找到真的東西,因為你找到「真」,你馬上日子就好過很多。
所以修道要「捏豬的小腳踝」,不要摸豬肚子,不要打高空,不要說一些哲學、邏輯、爭辯的東西,那些打高空的偉大字眼對生活無法起真正的幫助,這莊子講的:「你不會當家庭主婦,才不會修道。」──那是莊子說的:「你要實踐一樣東西,就往最低層次去找,從你的生活中去找。」──這是滿好玩的一個論點。
我覺得這個論點非常的重要,所以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,我們就可以談,但是概論性的東西我沒有辦法。
好,那下一個禮拜呢,我要……因為我們剛講到「罔兩問景」,「罔兩問景」太難了,所以我要岔題去講那個《莊子》的三十三篇的〈漁父〉篇作補充。
〈漁父〉篇,是「道家」正式對「儒家」的批判,等於是「道家向儒家宣戰」的一個篇章。
〈漁父〉篇是一個讓人很痛苦的篇章,因為他是莊子對孔子的批評,可是講完了〈漁父〉篇,我們再來講〈養生主〉不錯,〈養生主〉就很快樂,好不好?
那〈漁父〉篇我覺得值得讀一讀,因為我們在〈齊物論〉那邊其實留下了很多很多的問題還沒有解決,
(老師,〈漁父〉篇要全部講完喔!)
對對,他是一個故事而已,整個〈漁父〉篇就一個故事,那它是一個……
就是因為我們剛講到「罔兩問景」,講到「我們很難面對自己的潛意識」,那〈漁父〉篇是藉著個老漁翁在跟孔子做「心理分析」,說:「你這個人那裡不健康!」
那孔子大家都認為是聖人嘛,可是老漁夫還在說:「你這個孔子哪裡不健康、哪裡很不健康,所以搞得大家都討厭你!」──我們這些有道之士聽到孔子都怕。
那這篇故事,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我們從那裡面去分析,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能夠了解「罔兩問景」這一關,只是這樣子。
所以〈漁父〉篇,只是當做一個參考。
好,那今天的課上到這裡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